題:
安妮·弗蘭克的故事很常見嗎?
PearsonArtPhoto
2016-01-22 18:58:13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我一直在讀安妮·弗蘭克(Anne Frank)的《少女日記》。在閱讀它之前,我一直以為她的故事有點像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住在德國占領的國家或什至居住在荷蘭的猶太人的典型故事,但是我發現一些跡象表明事情似乎有些不尋常。首先,法蘭克人似乎必須擁有大量現金,才能在藏匿期間負擔食物和其他物資。其次,它們被隱藏在城市邊界內的倉庫/辦公大樓中。與居住在同一地區的其他猶太人相比,這些條件有多典型?我知道還有其他人躲藏起來,但是我只是想弄清楚他們的處境有多典型。在我看來,與他們的情況相比,他們實際上比其他人還算幸運,除了故事的結局如何,而且我想進一步了解那可能是真的。

安妮·弗蘭克(Anne Frank)居住在被佔領的荷蘭,而不是德國。
更改為“德國占領的國家”。謝謝你的收穫。
還有其他像她一樣的人。我聽說過一本書(或紀錄片),像《德國的最後的猶太人》,記載了您喜歡的一些案件。
只是為最近的政治討論增加了一個相關點-他們試圖去美國,但美國擔心德國特工潛入美國的潛力,因此很難獲得像難民一樣的地位。如果他們獲得了美國簽證,他們將倖免於難。
您可能還會喜歡Pieter Kohnstam所著的《活著的機會》一書。在納粹佔領荷蘭期間,他六歲的時候就和父母一起住在阿姆斯特丹弗蘭克斯(Franks)下方的公寓裡,他們成為好朋友。安妮會照料並經常和彼得一起玩。法蘭克人甚至提議在時間到來時讓Kohnstam家族與他們一起躲藏,但相反,Kohnstam家族穿越歐洲來到了巴塞羅那。實際上,這可挽救了他們的生命,可悲的是只有奧托·弗蘭克倖存下來。由於彼得當時只有六歲,他要求父親漢斯(Hans)回憶起該帳戶
取決於您對“普通”的定義,但是在荷蘭,成千上萬的猶太人和成千上萬的非猶太人以與弗蘭克家族相同的方式逃避了德國人。在荷蘭語中被稱為“ onderduiken”(文學翻譯為“在水下潛水”)
六 答案:
sds
2016-01-22 21:38:34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不,安妮·弗蘭克(Anne Frank)的故事是完全例外的-無論是在情況下還是在她藏了這麼長時間(父親都倖存)的事實。

這是生存傾向偏差的典型案例。大多數大屠殺受害者沒有留下回憶錄(也沒有倖存的親戚),甚至在被謀殺時都沒有名字記錄。

這就是為什麼幾乎每個人都知道奧斯威辛集中營的原因,該地區設有強迫勞動部門,因此倖存者很多,但很少有人聽說過像Sobibór這樣的死亡工廠。 a>, TreblinkaBełżecChełmno Maly Trostenets Majdanek比率約為1:100,000。

幾乎沒有人意識到,只有約50%的謀殺案發生在難民營中。在 Molotov-Ribbentrop系列以東的人們大多是在隨機地點( 1 2 3 4 5 6,&c &c),由 Einsatzgruppen / 警察營 / 國防軍 / 地方合作主義者,沒有在中央設施中施暴,大部分地方仍未被發現。

請參見“血緣:歐洲之間的歐洲希特勒和斯大林》,蒂莫西·斯奈德(Timothy D. Snyder)

在倖存者中,或者甚至是那些躲藏起來的倖存者中,她的情況在偏遠地區是否普遍?
生存需要運氣和幫助。當然,有錢可以幫助。當然,住在一棟複雜的大房子裡對他們有幫助。當然這不是典型的。
生存已經很不普遍了,所以當然她的特殊情況並不常見。基本上是在問“罕見疾病常見嗎?” “不,他們不是。”
好吧,好的觀點,很好的例子。問題的提問者顯然找到了最佳答案。但是,如果我也想對這個問題給出明確的答案,我希望這樣做。我猜是這樣:“不,安妮·弗蘭克的故事並不典型,安妮·弗蘭克確實處境相對良好。這就是她完全能夠寫書的原因之一。這是倖存者的典型例子。 ...”。
+1提及死亡工廠,例如Sobibór,Auschwitz,這太可怕了,但Sobibór和其他人的情況更糟,很少有人知道
納粹摧毀了大多數死亡工廠,所以人們不會知道它們,對嗎?
@Pablo:確實是,那是拆除設施的目的(儘管其中一些被完整捕獲)。
o.m.
2016-01-22 23:24:25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對於一直臥底的倖存者來說,她的故事並不是那麼不典型。這種人的德語術語是“非法”或“ U-Boote”。他們需要幫助者,他們需要躲藏的地方,他們需要錢來賄賂。維基百科引用估計,說有數千人在德國以這種方式倖存。

對於住在德國或德國占領的歐洲的猶太人來說,她的故事是不典型的,因為她生存了這麼長時間。

需要澄清的是,說她的故事“不是所有的非典型”都意味著她的經歷與其他倖存者經歷非常相似,對嗎?我很難解析該詞組。
@Thunderforge,我想說的是,倖存者中有很多類似的經歷,他們一直躲藏著,並決定講述自己的故事。這比“其他倖存者通常有相同的經歷”的說法要弱。
“不是所有的非典型”似乎都是恰當的措辭。這場浩劫的規模達到了數百萬美元,因此,即使僅說說1%的預定受害者都以類似於法蘭克人的方式躲藏起來,仍然有成千上萬人。因此,儘管無論如何都不是典型的,但遠非一次性。
Marty Green
2016-01-23 01:39:41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當然沒有典型的大屠殺故事。有600萬個故事,每個故事都不一樣。安妮·弗蘭克(Anne Frank)的故事之所以特別,是因為它溫暖而個性化,足以在1950年代迎合公眾的口味,同時仍然具有足夠的悲劇性,並能說明發生在大屠殺中的巨大邪惡。

但是儘管這本日記肯定很重要,但它並不能作為大屠殺的概述。它缺少諸如殘酷的身體,退化,具有極大個人風險和恐懼的行為,飢餓,飢餓和死亡之類的重要要素,那麼……我並不是要輕浮,你不能只是通讀並說“現在我了解大屠殺了。”

Tom Au
2016-01-25 06:56:54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安妮·弗蘭克的故事很“罕見”。的確,她和其他許多人一樣死了,但是在其他方面她的故事卻很出色。

1)她住在荷蘭,這個城市猶太人並沒有被猶太人居住在這個國家(就像他們在波蘭一樣) )。她還來自一個相對富裕的家庭,可以為自己的藏身買單,並且生活在一個反猶太人比其他人少的國家。這些因素使她的發現(1944年夏)比其他人(1940年代初)晚,而且她的監禁期也縮短了。

2)她於1945年2月至3月去世。這當然是一場悲劇。 ,但她比大多數人更接近解放日。

3)。最重要的是,即使她沒有活下去,日記仍然活著。還有許多人記日記,但很少有日記像她的日記一樣出名。

tstols
2016-01-25 20:29:36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這個故事很常見,他們確實躲在房子裡,但是沒有多少人會像商務辦公室那樣好躲藏。

H:SE並不是真正的討論場所,“我認為”。我們正在尋找研究和證據,而不是討論和觀點。
好的,我認為這是一種合併的討論/答案。
更改它以嘗試修復它^^
descheleschilder
2016-02-06 00:31:42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首先,這本書被稱為安妮·弗蘭克的日記。她在一個漂亮的廣場( Merwedeplein )上長大(直到她的躲藏時間),在她住的房子前面的地方放了一塊銅板,上面印有她的名字和家人的名字。她死於死亡集中營,在廣場中間的大片草地上,你可以看到她的黑色雕像,微笑著拿著手提箱。每年都在那兒放很多花。我也在這個街區長大,總的來說,這裡不是富人的住所。但是我不認為寫日記本是有錢的問題。戰爭結束後,她的日記被發現了(故事傳出那名男子無疑將其扔掉了)在她躲藏的房子裡,我想每個女孩都可以寫出來。她所藏的房子不在城市邊界上,實際上是在它的中心( Prinsengracht Prinses Canal )。它變成了一個博物館,總是有很多行進來。在荷蘭解放前不久,有人感到讓納粹知道她及其家人藏身之處的渴望。就像我說的那樣,我認為那本書當時可能是任何猶太女孩寫的,但她幾乎是所有人都知道的那本書。她的日記賺了大錢。我希望不會出現像 Anne,音樂劇

我已經看到了兩者的稱呼,更被接受的名字是“年輕女孩的日記”。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he_Diary_of_a_Young_Girl我的問題的重點不是要問她是否為錢而寫日記(她沒有),而是要問她的家人是否有錢使她生活她躲藏的生活。
用荷蘭語寫的書的標題是“安妮·弗蘭克的日記”,這是最接近原始荷蘭語標題的標題,如果這個家庭有足夠的錢,我會懷疑,因為當時她去世了大多數猶太人被剝奪了財產。而且,為什麼父母沒有足夠錢的女孩(他們在庇護所裡的人為他們提供食物)的女孩不應該寫日記?當然,她不是為了錢而賺錢,所有賺錢的事都是在她死後發生的,而且我不認為她會在這種情況下從中賺錢。


該問答將自動從英語翻譯而來。原始內容可在stackexchange上找到,我們感謝它分發的cc by-sa 3.0許可。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