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
20世紀及以後戰爭中標誌性建築的破壞
taninamdar
2015-03-18 08:38:15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我剛才問的是這個問題,我想知道這種標誌性建築的潛在破壞是否甚至是現實的恐懼。

是否有任何事件發生在A國與B國之間的正式戰爭中故意破壞標誌性建築(即,這是一種世界遺產類型的結構)?我的意思是,在A國與B國之間的戰爭中,A國入侵/轟炸B國,並且故意摧毀了B國的著名建築?在 20世紀及以後仍然會發生這種情況嗎?如果是,那麼攻擊國如何證明這種行為是正確的?

請注意,這不包括出於宣傳目的的恐怖組織或內部破壞。因此,發生了諸如這座俄羅斯大教堂佛教雕像 Nimrud被破壞的事件。

編輯。更明確地說,我們排除存在純粹軍事原因的標誌性建築物/紀念碑的破壞。 (我的意思是,將這些建築物用於軍事目的的敵人,例如躲在廟宇中的武裝人員)。讓我們排除“附帶損害”,因為它們無意摧毀消音建築物。因此,as撒對亞歷山大圖書館的焚燒將不合格。帕台農神廟的毀滅將不合格。這些示例將變得不那麼豐富,更有趣。

@Semaphore我無法完全理解您的意思。但這真的發生了嗎?我的意思是考慮到敵人*可以*襲擊並摧毀該結構,任何民族主義的軍隊都會駐守嗎?
是的,它們仍然具有防禦工事的價值。例如,中國人從這座城市的歷史城牆為南京防禦日軍。日軍在突破城門之後隨後佔領了南京。
您如何確定標誌性的東西?您如何確定什麼是故意的?您如何區分錯誤,附帶損害和故意破壞?在20和21世紀發生了多少次入侵?您如何區分可接受的答案?您將如何使用此信息?
-1
據稱,除了許多具有歷史意義的破壞的典範之外,ISIS摧毀了哈特拉市的大部分地區,而無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公約》。他們正在系統地摧毀目前由ISIS控制的領土內所有基督教的物質證據。所以,是的,這是一種非常現實的恐懼。
-1
我們正在嘗試根據[允許列表問題的元規則](http://meta.history.stackexchange.com/questions/2081/proposal-for-accepting-reference-list-requests)回答這個問題。根據這些規則,我必須要求您接受“社區Wiki”的答案。這將確保將其放在頂部。否則,您將回到原來的規則,這意味著我們可能會結束您的問題。
-1
@Semaphore是的,只要他們不具有*僅*軍事價值即可。
我不確定任何國家是否需要“證明”戰略行動或針對誰。
十 答案:
Semaphore
2015-03-18 09:20:38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這是一個列表問題,有很多可能的答案。將元提案建議作為參考,我正在將其作為社區Wiki,請隨時進行編輯以添加更多示例。)

(有關詳細信息,請參見鏈接的非Wiki答案)在每個條目上。)

暫時將當前推薦的答案添加到社區Wiki中-如果一個或兩個作者都不希望被包括在內,請再次將其刪除。
如果我們要採納該建議,我將對其進行修改,使其達到我的想像。如果以這種方式進行操作較差,我們可以隨時返回。但是我不希望我們在這裡兩次重複每個答案的全部內容。
@T.E.D。好吧,在這種情況下,我暫時將WanSōngTemple的故事張貼出來。也許應該就人們喜歡哪種方式進行一次元討論。
HTTP://恩.Wikipedia.org/wiki/great_synagogue,_Warsaw
SJuan76
2015-03-18 13:11:22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蒙特卡西諾修道院。由於以下事實,情況變得更糟:

  • 即使對於攻擊者而言,也沒有任何實際原因,因為德國人(這次)是文明的,並且不使用修道院作為他們防禦的一部分。

  • 這加劇了攻擊者的處境。遭到轟炸後,沒有文化上的理由宣布廢墟為“安全地帶”,因此德國人確實佔領了它。而且,正如德國人從斯大林格勒得知的那樣,毀壞的建築物確實提供了許多良好的防禦陣地。

這是合法的,因為它是有針對性的。但是,看來他們確實有這樣做的軍事理由(與我從這個答案中看到的含義不同)。它們可能*是錯誤的*,但它不僅是為了銷毀某些東西的喜悅,還是出於政治或哲學原因。
正確。修道院是合法的目標,因為它為德國人提供了觀察站,狙擊手的位置,迫擊砲人員的掩護物等。此外,轟炸機和大砲的精確性使得實際上不可能在附近襲擊德國軍隊。建築物而不撞建築物本身。
gdir
2015-03-18 15:46:08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1914年9月,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著名的法國蘭斯大教堂被德國的砲彈擊中並嚴重受損。蘭斯大教堂是法國的國家歷史文物,這不僅是因為其悠久的歷史和美麗的建築,而且還因為法國國王在這裡加冕。

據我所知,德軍無疑是瞄準法國的。大教堂,並沒有偶然擊中它。仍然不確定的是為什麼大教堂遭到襲擊。我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法國方面聲稱大教堂被攻擊是因為它是一座國家紀念碑,而在我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德方則認為它是由於軍事原因而受到攻擊的。

更多信息: Thomas W. Gaehtgens:轟炸蘭斯大教堂

編輯以回复@ user5001的評論,即我的答案未提供參考大教堂遭到蓄意炸毀的

要找到確鑿的證據證明大教堂遭到蓄意炸毀並不容易。 Stahlgewitter.com從1914年9月22日起有兩份德國報導。這是轟炸發生後3天,也是德國被指控破壞大教堂的行為。我認為這些都是為了粉飾事件。

第二篇文章,德國軍隊的官方公告說:

  • 我們(德國總部)下達了命令,只要敵人沒有
  • 法國人於9月20日在大教堂上舉了白旗,但在塔樓上放了砲兵觀察員。
  • 有必要拆除觀察員。我們向大教堂開砲彈,但沒有向大砲射擊。
  • 此後,我們停止向大教堂開火。
  • 我們責怪法國人,儘管他們揮舞著白旗,但他們濫用了這座古老的建築

德國總部沒有透露9月19日發生的爆炸事件,而是在一天后開始。但是,即使在這封粉刷的公告中,他們仍然確認他們瞄準了大教堂。

在我看來,這是足以證明德國軍隊故意轟炸大教堂的證據。尚不清楚的是他們是出於軍事原因還是出於摧毀國家紀念碑的目的。

德國人不是還瞄準了巴黎的聖母院嗎? IIRC他們只做較小的管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他們使用了[巴黎槍](http://en.wikipedia.org/wiki/Paris_Gun)在巴黎射擊。但是我認為他們無法用這把槍瞄準特定的建築物。
您的消息來源似乎並沒有說這是故意的,只是法國聲稱是故意的。德軍聲稱前方有法國軍隊,可能是偶然襲擊了大教堂
考慮到當時大砲的精確性,任何瞄準數個城市街區之外的地方的東西都有機會擊中大教堂。當然,在長時間的轟炸中,可以將瞄準鏡調整得更準確,但是從您在此處所寫的內容中,他們只開了幾槍,其中幾槍似乎造成了傷害(故意瞄準的唯一槍彈並不是重火,而是葡萄彈,實際上是超大型shot彈,旨在殺死屋頂上裸露的部隊。
Martin
2015-03-18 16:58:16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讓我想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 Baedeker突襲

據報導,德國外交部發言人古斯塔夫·布勞恩·馮·斯托姆男爵說1942年4月24日(第一次襲擊之後),“我們將出動轟炸《 Baedeker指南》中標有三顆星的英國每座建築物”,這是當時流行的旅行指南的提法。戈培爾很生氣。他熱衷於將英國的襲擊稱為“恐怖轟炸”,他同樣熱衷於將德國的努力稱為“報復性措施”。 Stumm隨口說的話“有效地承認了德國人的目標是文化和歷史目標,這正是德國領導層不想做的,而Goebbels則採取措施確保它不再發生。”

引用>
從同年2月起,您就無法真正列出Baedeker Blitz,而不必提及RAF [區域轟炸指令](http://en.wikipedia.org/wiki/Area_bombing_directive),其明確目的是針對工業勞動力和士氣。通過攻擊居民聚居區來佔領德國民眾。任一攻勢都摧毀了許多歷史中心,教堂,大教堂和其他“標誌性建築”,有時甚至將它們用作目標地標。您可以*說,英國皇家空軍和美國空軍在此方面更為成功。 ;-)
@devsolar,您應該將其發佈為我認為的答案
@user5001:嗯...我認為這真的很好,a)讓他們在一起,b)不允許某些人投票贊成一個人,而另一個不允許。我可能會發布一個全面的答案,可能還會加上美國對日本城市的轟炸以確保完整性-但馬丁在主題領域擊敗了我。
-1
@DevSolar,除了英美兩國沒有明確打算摧毀那些教堂,宮殿和其他歷史地標。它們就在實際目標之中(可悲的是,有時實際目標在那些建築物中,例如檔案館,辦公室等)。
@jwenting:我真的不喜歡您的評論中的含義,但這不是討論論壇。
Fedor Nazarov
2015-03-18 18:41:05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在蘇維埃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部分)期間,雙方故意破壞了對方的文化古蹟。德軍試圖摧毀基輔修道院一部分的烏斯別斯基大教堂。我只有俄文來源,但是有一些照片: http://2000.net.ua/2000/aspekty/istorija/44243該文件提到了德國檔案館的名稱和文件,並引用A. Speer的回憶錄。

蘇聯故意摧毀了幾座德國第一次世界大戰紀念館,甚至摧毀了著名的拿破崙時代將軍布呂歇爾的陵墓(關於布呂歇爾的維基百科文章)。

我不相信任何蘇聯消息來源。眾所周知,蘇聯人後來會犯下戰爭,只是將戰爭歸咎於德國人(認為卡吞森林),因為西方盟友會選擇相信他們,因為這樣做在政治上是很方便的。
Alex
2015-03-19 06:13:03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令我驚訝的是,沒有人提到現在正在發生的例子:它在新聞中。 “ Caliphate”是有意摧毀伊拉克的古代文化遺址。但這僅表明問題並不恰當:什麼是國家?

這不是一場宣戰,而是一場擴展的恐怖活動。
所有這些定義都是模糊的。 “宣戰”?由誰宣布?我相信這場戰爭是由“哈里發”宣布的。如果您不承認哈里發國為州,則可以否認戰爭“宣告”。但是有些人認識到,哈里發是一個國家,它發動了一場合法的,宣告的甚至是“神聖的”戰爭。
這可能被標記為另一個偽裝成答案的問題。危險地面。此外,還有關於什麼是國家的法律定義。該主題確實不適合該問題。
“危險”?關於“偽裝成問題的問題”的“危險”是什麼?一些新的犯罪形式...
user5001
2015-03-19 10:53:54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在朝鮮戰爭中,美國空軍摧毀了光化門,光化門是朝鮮老宮殿的大門。更多信息: http://zh.wikipedia.org/wiki/光化門

平壤的龍明寺被毀,地毯炸毀。鏈接: http://zh.wikipedia.org/wiki/龍明寺

dotancohen
2015-03-19 15:40:12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伊斯蘭國定期摧毀歷史文物。這是就在上週中的一個。這是另一個。人們普遍懷疑他們搶劫並走私了他們摧毀的博物館和歷史遺蹟的相當一部分內容。

ISIL

在@Alex的回答中已經提到了這一點。儘管我對伊斯蘭國被認可為“民族”不太滿意,但這已經存在。
-1
shadowtalker
2015-03-18 22:41:57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這在越南戰爭中至少發生了兩次。我之所以說“至少”,是因為這是我所知道的兩個實例,並且可能還會更多。

MỹSơn

這種寺廟群它是由佔婆(Cham)於15世紀建造的,據我所知,他是越南的原始居民,直到今天我們認為越南人已經入侵並佔領了越南。湛族人民今天仍然生活在越南南部。這些神廟被地毯式炸彈炸毀,因為它們被風投使用。

當我參觀時(2013年7月),其中一座神廟正在重建中。

胡>皇城

這座城堡建於19世紀初,當時的越南王國的前首都。 Huế在Tet攻勢期間被佔領,帝國之城是轟炸目標,在收回城市的過程中。

帝國之城也在我訪問時被重建。

越南人處理這些地點的方式對美國人來說是非常有趣的;儘管有些情況仍然存在,並且已經得到了修復。

我的越南朋友指出,越南畢竟贏得了戰爭。但是即使如此,將這些遺址與我們自己的戰爭遺產遺址進行比較還是很奇怪。

我不認為這些被視為蓄意破壞,因為它們被用來安置軍隊。這些部隊是目標:如果選擇他們的指揮官將他們安置在其他地方,那麼襲擊將瞄準那裡。
OP需要明確出於軍事原因的目標建築物是否有價值...。
Pieter Geerkens
2015-03-18 08:54:01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很快就會想到兩個實例:

  1. 在1940年5月對 鹿特丹的轟炸對阿姆斯特丹和登海牙也這樣做,以迫使荷蘭迅速投降。enter image description here

  2. 世界貿易中心雙子塔的毀壞,並企圖在2001年9月11日摧毀五角大樓。

  3. ol>

    鑑於蓋恩·基地組織在2001年的事實贊助地位塔利班的一臂之力統治了阿富汗,我看不到有人會怎麼看到這個特定的行為,只是戰爭行為。

    此外,顯然這些行為是由本質上是故意的恐怖行為,因此企圖在國家之間的恐怖行為和國家贊助的組織之間的恐怖行為之間相互割裂。 / em>沒有意義。

一個由國家支持的恐怖組織,仍然是恐怖組織,而不是軍隊。
我同意。我不知道該怎麼說,但是兩國之間的恐怖主義和戰爭是確定的。即使9/11是大規模毀滅性的恐怖行為,但從一個國家的軍隊入侵/攻擊另一個國家的意義上來說,這並不是*大規模入侵美國。雖然第一個例子很有意義。
鹿特丹轟炸有沒有摧毀任何標誌性建築?
@user5001:為什麼會這樣,實際上-這裡太多了。轟炸後,整個中世紀市區看上去比德累斯頓更糟。
有什麼特別標誌性的嗎?可以說,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大部分被炸毀的市區都被摧毀了
我必須不同意@taninamdar:。恐怖主義是軍事/政治戰術。它可以被(一個或多個)國家/地區(國際認可或事實上)以及非國家/地區團體使用。 “恐怖主義組織”是恕我直言,有點奧威爾式的新聞報導,旨在促進任意(通常是不存在)的區分。


該問答將自動從英語翻譯而來。原始內容可在stackexchange上找到,我們感謝它分發的cc by-sa 3.0許可。
Loading...